第二種由於盲目的運命者。
縱觀相對保守的亞洲地區,近年開始亦逐漸解放在校學生的服飾、髮型規定,力求保障學生的基本人權。2017年,大阪一名女學生便就髮色問題向學校提出訴訟,指學校無視其天生棕髮的事實,強迫其將頭髮染黑,導致其頭皮及髮質受損,最終該名女學生得到33萬日圓的賠償。
未來泰國學生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,而幸運的是,泰國對學生的服裝儀容規定,已經踏出開放的第一步。後於2016年再次修改《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》條列,當中明文規定學校「除為防止危害學生安全或防止疾病傳染所必要者外,學校不得限制學生髮式,或據以處罰,以維護學生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,並教導及鼓勵學生學習自主管理。更收到訓導主任明確告知:「若再不剪頭髮,將會以每天一個缺點處分,甚至停學。日本學生過往亦受到嚴厲的服裝儀容規例限制,如規定女學生的内衣顔色,頭髮必須為黑色等。黃又被禁止參與其他校内活動,因而大部分時間均與其他學生分隔,令黃永熙情緒受困擾,更導致其病況惡化。
於是,泰國2020年發起的「壞學生運動」(Bad Student‘s Movement),其中一項訴求便是要求政府徹底改革教育制度。本月15日,林澤駿與另一名遭受「髮禁」的當事人黃永熙分別入稟區域法院,就兩人學校的「髮禁」要求作出民事訴訟,控告校方違反《性別歧視條例》和《殘疾歧視條例》。從人類學的角度,這種「對陌生人的不信任」就是閃送品牌在生意上最大的課題。
四、目前社會上,什麼價值觀有利於生意? 我在「舍得白酒」的品牌梳理過程中,學習到人們壓力越大的時候,越有利於白酒的生意。也有人說只要遇到真愛,就可以維持一生一世,只要在真愛的人旁邊,無論貧窮富貴,都會覺得幸福。即使是一定年紀的婦女,若她仍想享受別人對其外表的關注眼光,都會是美容商品的愛用者。這很難解釋,必須靠「悟」出來,但卻很能引發消費者共鳴。
當人們心裡要的越多,一間房子不夠,要兩棟房子。超市的制高點是安全感,試想如果世界大戰爆發,你會希望你家地下室是什麼?絕對不是一間LV或香奈兒精品店,反而希望是一個大超市,生存就會沒有問題,這就是一種安全感。
根據以上問題的探討,我們可以總結出幾個文化張力的假設。一輛汽車不足要兩輛汽車。閃送的使用場景總是在一個關鍵時刻,要把一個重要的東西,交給一個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。「滙源果汁」的生意來源是開拓早餐市場。
如果人們像喝牛奶一樣,每天早上喝一杯純果汁,它的市場可以立即成長3倍,而且只有對生活品質和健康有要求的人才願意改變習慣,在早餐喝純果汁,所以人們對生活越有要求,越有利純果汁的銷售。至於彩妝商品,則是撬動女人喜歡「偽裝」的天性。一個品牌主張在推出時若能引發人們討論,或是啟發內心反省,就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品牌主張。飲料類別中的可口可樂,效能是清涼解渴,它的制高點是歡樂(Happiness)。
簡一大理石磁磚在人們心目中就是個假貨,假貨不好,真貨才好,正是簡一品牌從人類學角度所遇到的生意課題。所以愛情值不值得相信?有著「對與對」的選擇。
文:葉明桂 品牌梳理三部曲(下):結晶品牌大理想 當我們定義了品牌是什麼,從品牌DNA找到品牌真我,接著便要根據這個定義,去探索可以用來撬動品牌真我的人性洞察或社會糾結,這個人性洞察或社會糾結屬於品牌層次的洞察,我們藉此進一步發展一個能激發討論,引人省思的品牌主張(與其說是個主張,不如說是一個生活提案)。安全感正是超市在人類潛意識裡的制高點。
簡一大理石磁磚的假想敵是天然大理石,而人類的認知是天然的一定比人工的更好。一個名牌包不夠要兩個包……。人類的欲望越高、要的越多,壓力就越大,壓力大就要喝白酒,舍得的品牌主張就是要解放人們的壓力,當你「會捨才會得—舍得」壓力就消失了。手機的話,過去主要用處在連繫,打電話、寫簡訊,所以過去手機的制高點是連結(Connecting)。閃送快遞的東西都是重要文件,如身分證、房產證、合約,或是貴重的商品,如鑽石、珠寶等,而這些東西都要交一個陌生人。文化張力就是人性的洞察與社會價值的糾結,我們要找到一組一組具有爭議的議題,品牌主張要建立在這些具有爭議的議題上,才會有被討論的價值,才能自然而然成為人們關注的生活議題。
從人類學的角度,它的生意課題是「假貨永遠沒有真貨好」的「成見與偏見」比較麻煩的是一斤以下的魚貨常論堆賣,買一次要吃幾個禮拜,家裡如果沒有冷凍櫃還真是消化不了。
我沒試過白蘭地,以酒精純度而言,想來亦當可行。文:吳鳴 烏魚季,各種吃 冬天是烏魚的季節,烏魚子、烏魚殼、烏魚胗、烏魚膘,很少有魚種可食用的部分這麼多,可謂一身是寶。
印象裡我好像只買過一次烏魚子,其餘皆友人所贈,想係友人知我乞食講堂,收入寒傖,故爾寄些好物祭我五臟廟。用炭火或烤箱,感覺總少那麼一點味道。
Photo Credit: 聯經出版提供 蒜燒烏魚膘。一位家裡從事魚業養殖的友人,有一回跟我說道:烏魚子是賣給你們的,我們吃烏魚殼和烏魚膘就好。因為買到的烏魚殼頗為壯碩,輪切七塊,煎的時候魚肉朝鍋,不必擔心破皮的問題,當牛排煎就好。Photo Credit: 聯經出版 烤烏魚子,配食為蘋果和白蘿蔔。
紅燒或蔥燒烏魚膘作法與蒜燒手路相類,將蒜苗換成青蔥即可,紅燒時青蔥放少些,蔥燒則多放些,燉煮時間需稍長。烏魚殼可以香煎、紅燒、蔥燒、蒜燒,以及做麻油烏魚。
起油鍋,轉中火,加一點兒麻油,薑片、大紅椒爆香,加適量米酒頭,加冰糖,投入汆燙好的烏魚膘,如果不想酒味太濃,可以酌量加水。蒜白不易熟,蒜青不耐煮,滾刀切蒜白時先用刀身平拍,將蒜白拍軟,薑切片,大紅椒斜切。
燉煮約三分鐘,再加一次少量麻油,因麻油不耐煮故也。蒜燒烏魚膘口感接近豬腦,軟綿綿的,有人喜愛,有人不敢吃,嗜痂者或海畔逐臭之夫,殊難言矣。
起油鍋,油略多,油溫約至一百五十度,下魚,晃動鍋子,讓魚在鍋底滑動,游來游去,煎十秒鐘。配食烏魚子可用白蘿蔔切片,蘋果、水梨亦佳,如人飲水,各出機杼。蒜青可下可不下,起鍋後再鋪上,吃生的。小碟中置胡椒鹽,吃的時候自己沾。
一片上千元的烏魚子,加上各種考究再往上加,還真有點捨不得下手。於是買了一尾烏魚和一包烏魚膘,烏魚殼頭尾煮湯,中段輪切,切了七塊。
香煎烏魚是常見魚鱔,我依例退冰後,以廚房厚餐巾紙吸乾魚身水分,用小油漆刷塗上薄薄一層全蛋液。起油鍋,轉中火,薑片、大紅椒爆香,加水,加冰糖,投入汆燙過的烏魚膘,加深淺二色醬油,加米酒頭,轉大火燉煮三分鐘,下蒜青,熗烏醋,起鍋。
盤中先擠半顆檸檬汁,待煎好的烏魚置盤中,再擠剩下的半顆到魚身,這樣兩面都會有檸檬汁。一般吃烏魚子大都用烤,無論用烤箱或明火,我喜歡將烏魚子浸泡金門高粱,再在盤底倒些酒,以紙為媒點火,用料理夾夾著烏魚子四面翻烤。